内的校园。这里常年平均气温18.1摄氏度,阳光和煦,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空气清新,面朝邛海,四季花开,非常适合读书求学。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4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师范类)专科专业,形成了文学、文化与传媒、传播齐头并进、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文化传媒学院现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4人。在校学生逾1400人,并有来自俄罗斯等国的留学生。培养的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突出著称。学院建有独立的实训中心大楼,拥有崭新的校园话剧表演厅、摄录编实训室、模拟演播厅、播音配音工作室等,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面积超过3000M²,教学设备总值达800万余元:“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每年承担了校内外5000人次以上的普通话等级考试任务。此外,学院还在凉山各中小学、凉山电视台、西昌电视台、德昌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10余个。
当前,文化传媒学院远承中文流脉,另辟传媒新天,师生齐心,合力攻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既秉承了学校“本科学历(学位) +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又在应用转型的教学与实践实训上彰显学院自身的人文底蕴、传媒风尚,正在逐渐形成自已独特的魅力与优势。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获得够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必须的中文表达与审美的核心能力及较强的语文教学的专业基本技能,能开展汉语言文学应用创新,并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和写作鉴赏能力,可在文化、教育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传播等行业,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现代文秘、文化宣传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培养采、编、播一体化的全媒体记者,满足地县级媒体一线岗位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广播电视学理论和专业技能,获得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四种记者的能力。遵循“宽口径,强能力、应用型”的原则,面向地方,突出应用,培养适应地县级媒体工作的全媒体记者。充分体现“本科学历(学位) +职业技能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根据社会需要,开设视频制作和传播,音频制作和传播,节目策划与编导、电视节目制作等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本专业培养既具有高水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基础广电媒体和社会其他相关行业的采、编、播一体化的专业复合型传媒艺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播音主持艺术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获得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节目策划与编导三类人才的能力。本专业为适应地县级媒体及以上广播影视及融媒体传播机构,培养具备“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语言传播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适应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实施基于网络媒体为基础的新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本科学历(学位) +职业技能素养
本专业培养顺应网络媒体发展趋势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新媒体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媒介融合的新趋势,具备网络新闻采写、编辑与评论的基本业务;网络与新媒体策划、运营和推广;网络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作品的创意与设计、数字营销与管理四种新媒体人才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凸显时代性、应用性、民族性。一是紧跟新媒体变革的步伐,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始终与时代同步。二是在强化网络新闻传播、采、写、编、评等基础业务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网络与新媒体策划、运营和推广,网络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作品的创意与设计、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数字营销与管理等实践能力。三是重点培养适应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规律的新媒体人才,有针对性的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舆情监测与分析、数字传播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获得够用的语文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的核心能力及较强的语文教学的专业基本技能开展教育教学的应用创新语文教学和写作鉴赏能力,可在文化、教育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传播中小学教育教学、现代文秘、文化宣传